“比办身份证还方便,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录入信息。”“省时省力,精准、可靠,这就是它最突出的优点。”近日,天等肉牛养殖户对牛脸识别技术连连称赞。
(资料图)
养殖户梁仁山存栏肉牛。本报记者 宋英娇 摄
近年来,崇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发展畜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18年,崇左市联合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财险广西分公司”)创新研发牛脸识别技术,以“牛脸技术+保险”模式,增强银保联动,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2022年崇左市“改革攻坚落实年”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中,《“牛脸识别+”金融科技创新》获评2022年崇左市改革攻坚十佳成果;《创新推广“牛脸识别+”赋能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获评2022年度全区改革攻坚十佳成果;《科技赋能“牛脸识别”引领肉牛保险高质量发展》入选第三届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十大案例提名名单。此外,“牛脸识别+”技术在2021年、2022年连续亮相中国—东盟博览会,向国内外参观者展示这一行业系统内的领先技术,也展示了崇左坚持科技兴农,走好乡村振兴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牛脸识别为牛更新“身份证”,
为牛“长脸”
黄经理,我有一头小牛可以上保险了,麻烦请工作人员前来采集信息。”3月21日,接到天等县驮堪乡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劳绍般的电话后,中国人寿财险股份有限公司天等县支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财险天等支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该社养殖基地,为满足上保月龄的牛犊采集信息。
现场,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打开牛脸识别系统,对准牛采集5张图片,最后再给牛主人和牛拍张合照,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一头牛的数据采集。
工作人员指导养殖户劳绍般使用牛脸识别App。本报记者 宋英娇 摄
在牛脸识别技术开发使用之前,畜牧业保险的传统做法是使用人工耳标,但人工耳标成本高、操作难,易掉落、可摘取,已不适应现代农业集约化管理和精准化测量的要求,迫切需要研发更精准、更快捷、更安全的智能化识别技术。
中国人寿财险广西分公司成立技术组,不断改进牛脸识别精准度。经过持续完善和提升,该技术对牛脸的识别度达98%以上,只需用手机为牛拍摄数张多角度的面部照片,再通过牛脸识别APP构建活牛AI面部识别数据3D数据组,建立牛脸ID数据库。从此,牛类“身份证”由耳标升级为具有生物特征的“数字身份证”,实现牛群电子化管理。
相对于耳标识别,牛脸识别更安全、更可靠、更精确、更先进。
“没想到牛也可以有‘身份证’,真的给牛‘长脸’啦。”劳绍般一边听着工作人员介绍如何使用手机采集牛的基础信息,一边感慨道。他说,从2016年开始大规模养牛以来,他一直投保中国人寿财险天等支公司推出的牛脸识别保险,见证了牛信息采集方式的改革创新历程,感觉到时代在进步,养殖业也进入了“科技时代”。
“牛脸识别+保险”,
为养殖户提供保障
在脱贫攻坚战中,牛保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牛脸识别技术因为牛保险而研发。
“当时,很多贫困户家里一般养有1—2头牛,为防止他们养牛过程中牛突发死亡导致返贫,我们创新提出牛保险,为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中国人寿财险天等支公司总经理黄华卿说。
养殖户梁仁山存栏肉牛。本报记者 宋英娇 摄
崇左聚焦畜牧产业在活体抵押、风险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创新推行“牛脸识别+保险”模式,开发肉牛养殖电子保险,破解活体承保理赔难题,让养殖户放心养牛。
“牛脸识别技术得到拓展和延伸,大大提升了保险服务质效。”黄华卿说,“牛脸识别+测长估重”技术,能快速采集死亡标的信息,估算出重量,实现快速“闪赔”。此外,新开发的“离线模式”,让工作人员即便在无网络信号覆盖的区域,也可以先采集牛脸影像,待回到有信号地区即可上传影像承保。
“3月21日11:10分,您的肉牛保险已成功投保。”随着“叮咚”一声短信,天等县天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梁仁山收到这样一条信息。
这是之前梁仁山给刚到投保年龄的小牛投的保单。有了这一份保单,梁仁山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多年来,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村民以投资种牛方式入股,每年参股的村民能获得1000多元分红。今年,全村共有43户村民入股。此外,该合作社还收购村民的玉米秸秆、甘蔗尾叶加工成青贮饲料,变废为宝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2022年,该合作社收购青贮饲料约5千吨。
“这里养着的牛不只有我的,还有村民的,有了保险我才敢放心大胆地养。”看着牛栏的牛,梁仁山说。2017年,梁仁山开始给牛投保,连续7年从未间断。截至今年,保险公司为梁仁山养殖场病死的6头牛理赔了5万多元,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牛脸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崇左养牛业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12.94万多头牛的数据采集和承保,承保农户达4.3万户次,风险保障金额超10.6亿元,通过牛脸识别技术进行赔付金额2377万元,受益农户3664户次。
牛脸识别破解“融资难”问题,
拓宽养牛业发展之路
在牛脸识别技术中,采集的数据在后台快速进行数据融合,建立数据库,保存每头牛的特定电子标识。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崇左辖区内的银保联动,形成了养殖户以保单增信,银行根据保单给养殖户进行活体抵押的良好局面,有效降低了银行融资风险,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题,实现保险公司精准承保、养殖户放心饲养、银行放心放贷三方受益的目标。
截至目前,桂林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助力崇左养牛业发展,累计发放贷款金额3.25亿元。
“我还想贷款200多万元,用来扩大养殖规模,吸收更多周边村民的青贮饲料,增加就业岗位,带领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梁仁山说,他的养牛基地占地30亩,最多可存栏500头牛,目前存栏200多头。
牛脸识别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形成了“牛脸识别+保险”“牛脸识别+保险+贷款”“政府+牛脸识别+农户”等多种模式或体系,通过科技赋能,养殖业向数字化农业保险转型。2018年至2022年,该技术在全国累计完成采集和承保牛只约130万头,承保农户达12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约150亿元,赔付3.17万头牛,累计赔款超2.5亿元,受益农户4万余户次。
“牛脸识别技术等科技手段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农业保险的全服务链条中,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和高效的承保服务,同时,通过科技赋能也极大地提升了保险保障的精准度和理赔服务效率。”崇左银保监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刘知强说,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牛脸识别数据库优势,依法依规推进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搭建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提升保险服务质效,提高农业保险的规范性和便利性。
标签: